电力短缺下虚拟电厂乘势而起 4500亿规模将爆发?

首页    行业资讯    电力短缺下虚拟电厂乘势而起 4500亿规模将爆发?

伴随着极端天气带来的全国多地区域性电力短缺时有发生,电力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与电力调度相关的“虚拟电厂”概念在资本市场骤然炙手可热。

 

 

8月26日,深圳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正式举行揭牌仪式,成为全国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据悉,该管理中心已接入分布式储能、数据中心、充电站、地铁等类型负荷聚合商14家,接入容量达87万千瓦,接近一座大型煤电厂的装机容量。

 

何谓虚拟电厂?虚拟电厂定义众多。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虚拟电厂”定义为:受市场驱动的独立实体间灵活合作,且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所需的高效电能服务而不必拥有相应的资产。

  

本质上,虚拟电厂是将分布式电源(发电)、可控负荷(用电)、储能等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将其聚合成一个虚拟的集中式电厂,来为电网提供需求侧响应的“虚拟集中式电厂”。

 

随着国内多地发生极端天气导致的区域性电力短缺事件,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而出现的高比例新能源带来的发电随机性、不确定性加剧的问题,虚拟电厂概念开始流行,并被视为新能源发电供应不稳定问题的一剂良方。

 

 

根据国际经验,虚拟电厂确实能够为解决缺电问题,稳定电力系统的运行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在电网侧,虚拟电厂能够将需求侧分散资源聚沙成塔,与电网进行灵活、精准、智能化互动响应,有助于平抑电网峰谷差,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用户侧,能够降低用户侧用能成本。发电侧,能够促进新能源消纳。大大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降低“三弃”电量。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虚拟电厂的确有益于解决电网波动问题,但单靠“一劳永逸”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和电力安全有关的所有问题并不现实。

 

业内专家表示,根据国际经验,虚拟电厂确实能够在解决缺电、稳定电力系统运行等方面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另外,同样的条件下,其为调节电力系统的安全所付出的代价也比供应侧增加调节能力更具经济性。

 

目前来看,我国虚拟电厂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配套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电力市场化问题是制约虚拟电厂发展的关键所在。

 

 

虚拟电厂如果处理得当,在解决电力安全运行方面会起到一定作用。解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问题需要“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和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单一依赖“虚拟电厂”难以完成“保障电网稳定”的重任。发展需求侧只是解决新能源电力消纳问题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展蓄水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第三阶段广泛应用氢能,三个阶段都完成后,才意味着我国的能源转型工作基本完成。

 

虚拟电厂是解决电网尖峰负荷最经济的选项之一。国内虚拟电厂仍处初级阶段,未来具备广阔市场。对比海外市场发展,国内虚拟电厂业务仍具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山东、广东等省份正加速推进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国内也有多个大型虚拟电厂试点项目,分布在河北、江苏、浙江、广东和上海等省区,但从聚合阶段来看仍处于初期。

 

业内预测,到2025年,虚拟电厂的投资建设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平均每年投资建设规模达到105~200亿元;2030年虚拟电厂的运营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元。

 

全球气温升高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尖峰负荷拔高且短暂,为保障更经济地实现电力供应,避免拉闸限电,需求侧响应受到广泛关注,此外,随着分布式电源、储能的发展,虚拟电厂可聚合的负荷量逐渐提升。同时,电力市场的日趋成熟,也为虚拟电厂的发展带来强大支撑。

2022年8月30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