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之绿色发展: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并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其中,促进绿色发展,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
据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低碳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传统能源。“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也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光伏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
在我国,光伏产业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具有极大竞争优势的产业,光伏产品是我国新能源技术出口的“排头兵”,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遍地开花。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创下新高,货物贸易额达13.8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光伏产品增长67.8%。“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成为近年来蓬勃增长的海外光伏新兴市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太阳能资源与潜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太阳能资源丰富,其年光伏发电潜力总量可达448.9万亿kWh,但根据2023年世界能源进展报告显示,全球仍有6.75亿人无法获取电力,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人数占比近30%,因此,这些国家对电力有极大的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且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全球温室气体(GHG) 排放量有一半以上来自这些国家,未来这些国家要实现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光伏发电等清洁的绿色电力必然成为电力需求的首选。而且,随着经济合作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空间比较大,对新能源的需求也会日益增长。
我国光伏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基地
目前,我国光伏产能已占到全球70%以上,光伏产业在科研领域也全面领先,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开启了我国光伏企业布局全球的新征程。倡议提出10年来,众多光伏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不断在发展和推动全球经贸伙伴关系、释放沿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潜力。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光伏产业合作的模式
我国2022年公布的《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共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与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加紧密,“走出去”企业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光伏项目应以“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为导向,在实现太阳能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充分研究其与局地和区域生态气候环境的相互影响,在不同资源气候区、不同应用场景的地区开展监测和评估,针对荒漠大规模光伏电站、大规模光伏农/渔互补项目、高密度分布式光伏接入的新能源城市、离岸风电场等地区进行重点环境评价示范。大力推广光伏+生态修复合作的模式,在减少土地利用的碳排放,修复土地生态的同时,为居民提供清洁能源和就业机会,从而推动当地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中国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建设更紧密、更绿色、更包容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