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海洋养殖”探索工作初见成效

首页    行业资讯    “海上风电+海洋养殖”探索工作初见成效

在“光伏+”模式遍地开花的今天,“海上风电+”能否打开类似“光伏+农业”的突破口,实现“海上风电+海洋养殖”的融合发展呢?

 

 

众所周知,随着化石能源开采日渐趋于极限,加快发展低碳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同太阳能一样,风力也被认为是实现能源的重要方向,而且广阔的海域面积也为海上风电产业大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根据测算,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最大潜力,可以达到目前电力需求的11倍。

 

在“双碳”等战略驱动下,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接连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四年装机量位居世界第一。利用海上风电场阵列间距空间建设海洋牧场,能够发挥集约用海、集中开发的优势,对于推动周边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有积极作用,而且规模化开展海水养殖业增汇也符合“双碳”战略发展方向。本来被认为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海上风电与海上生态渔业,正在实践中加快变成现实。

 

福建、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一直都在进行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结合的相关研究工作。在海上风电发展成熟的国家,相关实践也在陆续展开。欧盟的“多用途场景实现中的近海低营养水产养殖”项目在近4年内就有超过820万欧元的相关投入。在德国赫尔戈兰和丹麦东部卡特加特的海上风电项目内,已经建立起海带和贻贝养殖试点。

 

 

业内专家介绍,目前,海上风电与养殖的融合主要有结构融合和空间融合两种思路。结构融合是将风电的基础结构作为养殖网箱的框架,属于深度融合。而空间融合则是在海上风电场的空白区域布置养殖设施,实现空间充分利用。

 

在风电场的中心区域,可以布置鱼类养殖网箱,形成一定规模,采用自动化设施提高效率。在次中心区域,则设置贝类养殖区,提高饵料利用率的同时还可改善水质。外围区域则是藻类养殖区,可以减弱波浪、进一步净化水质,同时,藻类还可作为某些贝类的饵料。在风电场外部,与波浪能的利用相结合,可以提高海域资源利用率,实现多种养殖共赢。此外,渔业与海上风电设备运维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两者之间的综合管理效率。未来海上风电与海上生态渔业将能够更好的和谐共存,融合方式上也有更多想象空间。

 

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海洋养殖的品种要依据风电场的具体环境确定,具体装备设施要根据养殖品种进行选择。养殖设施应具备抗台风等极端工况的能力,保证安全。同时,养殖设施要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减少人类活动。

 

此外,对于海上风电与海洋养殖的融合,涉及海工和电气技术、网箱和养殖技术等交叉领域,要在规划、施工、运维等方方面面充分考虑融合设计。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在满足风电和养殖发展的需求同时,保障安全,提升生产运维效率。

 

从试点到开展规模化建设,海上风电与海洋养殖的融合模式未来将如何推进呢?其实,在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已有代表提出了推动海上牧场和海上风电建设的建议。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出台政策支持新模式发展。

 

 

《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将支持经海渔业、明波水产、京鲁渔业等头部企业,投资建设桁架式网箱、管桩大围网等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设施,探索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风光渔互补”等现代深远海立体开发模式。

 

阳江市专门开展了“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活动,推进风电场海域资源集约利用、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和利用等领域进行重难点突破和技术创新,并计划试验“深远海养殖+休闲海钓”模式,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打造“蓝色能源+海上粮仓”模式的典范。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在未来能否广泛推广,还需要将视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试点情况和专家研究成果,研究论证成立协调推进机制的可行性。

2023年2月9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