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乡村振兴战略双重支持 光伏农业成产业发展下一个风口
发展乡村光伏是“顶层设计”的产物,已经上升为国家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近日,国家发布《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提出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今年以来,光伏已经多次被写入乡村发展规划战略中。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3次提及光伏发电,提出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利用农户闲置土地和农房屋顶建设光伏发电,建设光伏+现代农业,采用离网型光伏发电+蓄电池供电等。
“双碳”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双重加持下,光伏农业正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技术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主要有光伏灌溉、光伏大棚、光伏养殖、光伏农场等多种形式。光伏农业能够实现“电力+农产品”的双重盈利模式,在实现原有土地的增值的同时,还能将生态农业、绿色发电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获取高效农业、绿色发电经济效益,实现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的光伏农业主要有四大模式: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光伏水利和光伏生态。其中又可表现为菌菇光伏、渔光互补、蔬菜(瓜果)光伏、畜禽(牧业)光伏、林光、药材光伏等多种细分形式。
光伏种植
光伏种植是将光伏和种植业结合在一起,具体可分为光伏蔬菜、光伏食用菌、光伏中药材等。其中菌菇光伏、蔬菜光伏、药材光伏和林光这四种模式相似,均是“上光下棚”。光伏大棚的顶用于太阳能发电,地面种植菌菇、蔬菜等农作物,这实现了对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也解决了附带的环境压力。尤其是在药材光伏的模式中,在上方搭建光伏系统,下方阴冷潮湿的山区种植部分喜阴药材,比如三七、铁皮石斛、灵芝等,能够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光伏养殖
光伏养殖是将光伏和畜牧养殖结合在一起,具体模式有光伏畜牧和光伏渔业两种类型,其中光伏渔业也可称为“渔光互补”模式。该模式是在鱼塘上方设置光伏发电板,下方进行鱼虾养殖,其中光伏板不仅能发电,还能够为下方的鱼虾提供良好的遮挡日光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新兴产业。光伏畜牧则是在养殖基地上方搭建光伏发电板,下方对牛羊等牲畜进行放养或圈养,实现一地多用,将有效资源合理利用。
光伏水利
光伏水利则是将光伏与水利建设有机结合,其中主要包括农业灌溉、人畜饮水、荒漠化治理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地区,光伏水利可以在解决生产生活用电的同时,推动农村机电排灌、节水灌溉等现代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光伏水利的领域非常广泛,在光伏扬水系统、农田排灌、节水灌溉及其控制系统、光伏海水淡化、光伏污水处理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光伏生态
光伏生态则是利用废弃的荒山荒坡、盐碱地、废弃煤矿区等闲置土地,开发生态光伏,建设光伏电站,或者搭建观光旅游区域,以此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该模式除了将废弃土地回收利用外,还能使其休养生息,一举多得,能够更好地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下,光伏农业发展已是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光伏农业发展迅速,未来在国家政策导向、市场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下将会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