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零碳码头诞生于天津港 100%使用绿色电能
12月15日,随着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北侧的两台风机叶片缓缓起动,全球首个零碳码头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并网发电。这是我国港口首个“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标志着天津港绿色港口建设迈出新步伐,以全新模式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此次并网发电的智慧绿色能源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包含风电和光伏两个部分。其中风电项目采用2022北京绿色冬奥配套项目机型,总装机容量9MW,安装2台单机容量4.5MW的风力发电机组,预计年发电约2432.6小时,年平均发电量约2189.3万千瓦时。
光伏项目采用BIPV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1.43MW,预计年发电约1078小时,年平均发电量约140.9万千瓦时。风电、光伏项目投产后,每年相当于节约标煤约7340.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6万吨,树立了绿色能源驱动智能化码头的典范。
码头采用符合IEC国际标准的微电网技术,协同调度系统内各电源、储能和可调负荷,基于智能预测和算法,保证网络自主可靠运行,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
码头主要的用能设备、运输工具、流动机械全部实现深度电气化,包括:岸桥和龙门吊全部利用高压电能驱动,三个泊位全部配置高压岸电系统。码头内所有运输车辆、流动机械全部改为电动ART、电动重卡、电动叉车、电动堆高机、电动装载机。同时利用先进的监测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提升作业效率和节能率。
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共有3个20万吨级泊位,实现了真正基于AI的智能水平运输管理系统、车路协同的超L4级无人驾驶、“5G+北斗”融合创新全场景泛在智能以及码头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的全领域深度融合。
此外,这里引进3D引擎,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孪生系统,低代码化定制开发码头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实现整个码头能源系统的数据同步同源、数据可视化与业务可视化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电力发电与负荷的优化配置和智能预测,提高能源利用率,助力码头高效低能耗运行。
码头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生产辅助设备等全部采用电力驱动,能源消耗百分百来源于“风光储荷一体化”系统,采用先进能源监测技术,对码头各类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统计分析。码头以先进的作业工艺为突破,将传统装卸工艺与自动化作业完美结合,能耗较传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下降17%,率先实现在能源生产和消耗两侧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一体化零碳码头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实施,保证了天津港第二集装箱自动化码头“100%电力驱动、100%使用绿电、100%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