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防护林被毁事件引关注 光伏治沙打造沙漠新“绿洲”

首页    行业资讯    敦煌防护林被毁事件引关注 光伏治沙打造沙漠新“绿洲”

近日,一则题为《万亩沙漠防护林被毁 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有媒体记者调查后发现,曾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近十余年来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报道还称,“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情形已然显现。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对事件做出回应,现场调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调查组正在梳理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按程序向甘肃省反馈调查核实情况并进行公开。若存在管理失职失责等问题,将进一步调查核实,厘清责任,并依法依纪严肃问责。

本次事件引发舆情关注。人们的关注焦点在于,我国多年一直致力于荒漠化防治,加上目前国家号召完成碳中和目标,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的观念愈发深入人心,沙漠防护林的存亡直接关系着当地乃至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若防护林被毁情况属实,则要深入追究责任,并做好补救工作,以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荒漠化一直是中国西部发展最大的最大阻碍,西部治沙一直就是中国的百年大计,国家投注了许多的精力和资金治沙,国内也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治沙方法,除了大规模种植防护林外,光伏沙漠生态电站也是重要的治沙模式之一。

光伏治沙是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最新探索出的成果,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电站的外围用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组成防护林体系,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中国西北地区有着中国最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这里气候干燥,降雨量极少,日光直接照射的时间很长,而这些地区恰恰也是中国受风沙侵袭最严重的地区。事实上,在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雨量极少,饱受风沙侵蚀,光伏发电板基桩本身是很好的固沙工程;发电板大规模安装后,白天为地面植物挡住过强的阳光,而利用光伏组件板遮蔽阳光直射有效降低了地表水的蒸发,光伏板的遮荫效果能使蒸发量降低20%到30%,并且有效降低风速。这能很好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

西部不少荒漠地区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荒漠的治理需要进行植被的灌溉,在许多荒漠地区能源匮乏,这与燃油动力机械与输变电设备的建设运营成本过大不无关系。缺水导致植物成活率不高等困局在光伏电站周边迎刃而解,太阳能水泵与精细滴灌等技术的结合,为改善荒漠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光伏电站的区间空地上,穿插种植着沙枣树等耐旱经济作物和沙柳等沙生植物,集光伏发电和生态治沙于一体;采用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树的新型产业循环模式,光伏阵列间种植的“沙枣”等植被,达到了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有效遏制了沙漠扩展,对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地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据测算,如果建设1GW生态光伏,与同容量燃煤发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7万吨、二氧化硫约4.2万吨、氮氧化物约2万吨、粉尘约38万吨,防风固沙面积可达4000公顷,相当于植树64万棵,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荒漠地区建造光伏电站,降低了沙漠土地的治理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同时为西北地区生态屏障建设和治沙扶贫、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示范样本。未来,随着光伏组件功率的提升,发电的收益也将不断提高,将给沙漠电站带来更多更高的环境收益和经济收益。

2021年1月28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

浏览量:0